“杞人忧天”错在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事物在联系中存在,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②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要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④要坚持适度原则;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勿以善小而不为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而后存,陷于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官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①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 |
| 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 D.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
“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已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形而上学观点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