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斯福新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 |
B.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主义、进入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
C.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问题,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
D.它是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作的调整 |
根据经济学家的估计,1500年、1600年、1700年,就人均GDP而言,中国三年均为600,英国分别为796、906、1056。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陷于停滞未取得任何发展 |
B.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落后于英国 |
C.工业革命是英国人均GDP增加的主要原因 |
D.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中国 |
《危楼上的盛宴》一书中记载:1884年,张荫桓被清政府任命为太常寺少卿,一群官员攻击他“出身卑微,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这说明当时()
A.门第的高低仍是官员晋升的主要依据 |
B.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 |
C.开眼看世界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
D.清朝的选官用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 |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晋商获利的主要途径 |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
C.说明商帮兴起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有一首诗中曾写道:“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诗中描述的是()
A.造纸术 | B.指南针 | C.火药 | D.印刷术 |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古代官职中,具备这种职能的是()
A.太尉 | B.太守 | C.刺史 | D.司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