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 ,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
(2)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 构造,它是由
而形成的。
(3)在图乙中与甲图中①处位置相同的是 ,C处河谷横剖面往往呈 形。
(4)读图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 |
B.在B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平原 |
C.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
D.在河段C,河流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 |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图及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回答。
(1)说明津德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试分析农业侵入牧区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从而导致荒漠化的发展。
(3)请按因果联系将①人口增长过快、②过垦过牧、③贫困饥荒、④土地生产力下降四项填入“荒漠化加剧示意图”的方框内(只填数码代号),并提出两种抑制荒漠化加剧的可行方法。
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某地各项项目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
近三年平均降水量 |
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当年水旱灾害次数 |
粮食总产量 |
1956年 |
30% |
3.33万公顷 |
850毫米 |
23摄氏度 |
2% |
0 |
1亿吨 |
1975年 |
5% |
4.47万公顷 |
680毫米 |
30摄氏度 |
12% |
3 |
0.875亿吨 |
(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的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暴雨增多;③进一步毁林开荒;④洪水灾害增多
(2)结合上表和框图,解释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
综合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
北方民居 |
南方民居 |
|
方位观 |
正南正北方位观强 |
正南正北方位观弱 |
墙体特点 |
墙体严实厚重 |
墙体轻薄 |
房顶坡度 |
坡度较小 |
坡度较大 |
房檐 |
窄 |
逐渐加宽 |
房尾进深和高度 |
小 |
逐渐加大 |
建筑成本(同等面积) |
比南方高 |
比北方低 |
房屋间距 |
大 |
较小 |
材料二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和各式风味,北方菜以鲜咸入味,南方则以甜香著称。山西人爱喝醋,四川、贵州、湖南的人则以“不怕辣”闻名。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与北方在住宅民居及城市住宅楼上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我国由南向北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北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房顶坡度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则反映了我国降水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川、贵、湘地区,地形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因而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湿气。
(3)联系生活再举出几例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并阐述这些习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分)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D地系印度半岛,7月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读夏至日太阳光照图和A点所在经线各纬度日出时间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2)图中B点日期和时刻是
(3)C点的昼长为小时。
(4)在A、B、C、D各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的有点。
(5)A、B、C、D四地所受地转偏向力由大到小排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