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发生蝗灾时,新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鸭子 |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它生物 |
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出现原有基因不变,只是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
B.在10-11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C.在10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D.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获得有利突变的几率就越大 |
B.长期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 |
C.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 |
D.适宜条件下,酶颗粒越大催化效率越高 |
对一动物细胞某细胞器的组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命活动是
A.结合mRNA,合成多肽链 B.加工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C.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
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自变量是
A.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 B.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
C.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 |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
右图表示在20℃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正确的是
A.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A、B植物相比,受到影响较大的是B植物。
B.当光照强度为a时,比较A、B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A、MB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A、NB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A=MB、NA>NB
C.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叶肉细胞内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将光照强度由4klx上升到8klx,B植物叶绿体内NADPH的含量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