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有报道称,南开大学有意在2011年增设1个本科专业,名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旨在为社会培养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低碳经济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据悉,教学计划涉及的主要专业实验均与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等现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包括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实验、再生资源工程实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实验和低碳化与节能实验等。所以,也有人将这个专业称作低碳经济”专业。南开大学2011年增设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为4年,也就意味着,到2015年,将有一批学习了 “低破经济”的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有学生认为:南开大学增设“低碳经济”专业表明,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催生“低碳思维”是一种规律。
材料二: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1)运用哲学知识评价该生对材料一分析的合理性、严谨性与准确性。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何在?请对我国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2010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65届联合国一般性辩论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某校高三(2)班同学围绕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一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经济已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但进一步发展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中国民生有了很大改善,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很大。
材料二在谈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时,温家宝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我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材料三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进程中,将继续以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己任。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1)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2)简要回答材料二中温家宝总理所讲话的《文化生活》依据。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国不走“国强必霸”道路的理由。
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国家如美国、俄国、日本和印度竞相将竞争触角伸向太空,使太空成为继陆海空后又一个新的战场。20世纪末,我国的“863计划”专家组向国务院递交一份正式的探月科研报告,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2003年9月,中共中央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作出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嫦娥一号”计划,这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正式起步。
材料二 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太空。“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与突破。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的意义。
王老师手中现在有一笔余钱,打算进行投资,寻找“钱生钱”的途径。请问:
(1)王老师“钱生钱”的途径主要有那些?
(2)你认为王老师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买一赠一,赠品、奖品不予‘三包’,打折商品概不退还;某银行注销卡申请书规定:(消费者)同意自递交申请之日起45天(含45天)内继续承担被注销卡产生的风险损失;……”是2006年3·15晚会现场揭晓的十大霸王条款中的部分内容。这些“霸王条款”让许多老百姓“有冤不能伸”,吃了不少的哑巴亏。运用经济常识回答:(8分)
(1)为什么要反对“霸王条款”?
(2)怎样才能根除“霸王条款”?
“十二五”规划将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受到各界瞩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并开展了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社会各界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材料二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②OECD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但在收入分配中出现一些问题。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差是2.57倍,到2009年达到3.33倍;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5年已增至4.88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2008年西部的贵州与东部的浙江人均GDP之比为1:3.3。
材料四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新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而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扩大内需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积极参与此主题活动的政治意义。
(2)材料二反映什么经济问题?
(3)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内在经济联系?并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
(4)结合材料四,说明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