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图中I-V气温从高到低),回答下列各题。影响图中温度带Ⅱ-V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地势 | D.季风环流 |
图中海拔最高处大致在
A.107.5°E,34° N | B.107.5°E,34. 5°N |
C.108.5°E,33.5°N | D.106°E,33°N |
乙河流域与甲河流域相比,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 B.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 |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D.降水量少水土流失弱 |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 |
B.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与港、澳地区合作 |
C.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带动作用 |
D.经济的发展对港、澳地区有威胁,竞争激烈,不再合作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 B.热量 |
C.水 | D.光照 |
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江南丘陵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达全年的60%~80%,且多暴雨,是我国水土流失的多发区。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①大力改良红壤②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④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①加剧了长江洪涝灾害②生物物种增加
③加剧了土壤盐渍化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①扩大水田面积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中,M与N之间、E与F之间是海区,M、N、E、F的附近都有港口和东西向铁路。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关于M港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M港濒临海域属中国的内海②M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港
③M港的腹地是东北地区④M港附近泥沙淤积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EF之间的海是黄海②EN之间的陆地是山东半岛
③连接M港的东西向铁路是神黄铁路④连接F港的东西向铁路是沪杭—浙赣线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