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
两汉和隋唐时期,都有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进行友好往来,两个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分别是:
A.马六甲海峡、波斯湾 | B.印度半岛南端、波斯湾 |
C.波斯湾、印度半岛南端 | D.波斯湾、罗马 |
马克思说:“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这一评述最重要的依据是
A.“光荣革命” | B.《权利法案》 |
C.《大自由宪章》 | D.《王位继承法》 |
下列文献中,最早体现“法治”取代“人治”思想的是
A.《权利法案》 | B.《人权宣言》 | C.《独立宣言》 | D.《拿破仑法典》 |
下列人物,提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主张的是
A.黄宗羲 | B.林则徐 | C.郑观应 | D.李鸿章 |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以法治国”主张的历史文献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 B.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 |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