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并赔款二亿两白银给日本。但结果只割让了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却多付出三千万两白银给日本,原因是
A.三国干涉还辽 |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C.中国人民进行义和团运动 | D.清政府的抗争 |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指出:“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他强调了
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 | 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 | 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 |
1433年,(明朝)皇帝突然下诏终止远航,在东南亚海域留下了权力真空区。随后进驻这一海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事件是
A.日本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
B.阿拉伯人恢复印度洋上的传统优势 |
C.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岛 |
D.葡萄牙建立包括印度洋的海上霸权 |
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这表明
A.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 B.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 |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D.立法的标准和共同本质是正义 |
中国早期人文主义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晚明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 | B.传统自然科技发展到顶峰 |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
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
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 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