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60年代,有人用实验手段破坏蛙卵的细胞核,再把蛙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植入这个卵细胞中,结果这个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形成一只蝌蚪。这一系列变化指的是

A.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C.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和细胞生长 D.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将抗虫棉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后,发生了如下过程:此过程中用到的条件包括()

①解旋酶②DNA聚合酶③DNA连接酶④限制酶⑤RNA聚合酶
⑥4种核苷酸⑦5种核苷酸⑧8种核苷酸

A.②、⑤、⑥ B.①、⑤、⑥
C.①、⑤、⑦ D.④、⑤、⑥

下列与病毒相关的表达中,正确的有

A.面对病毒的感染,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被流感病毒侵染的人应立即使用抗生素,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B.可以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的甲型HIN1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加快疫苗研制
C.将噬菌体制成“生物农药”可特异性地杀灭松毛虫等农林害虫
D.灭活后可制备疫苗,灭活后可作为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一些DNA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下列有关免疫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能导致靶细胞裂解和释放淋巴因子
B.过敏反应中效应B细胞产生的组织胺可引起人体的多种不适
C.先天性胸腺缺失的小鼠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D.效应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分泌抗体从而发生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它实验条件均适宜),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吸收CO2(mg/h)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2.5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3.75
A.光照条件下,当温度为25℃时该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B.光照条件下,当温度为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C.光照条件下,30℃比35℃的温度条件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