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
|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
|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
|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 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 | 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 |
|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
|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人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说明古人很早就懂得()
| A.保护自然环境 | B.封闭山林猎场 |
| C.严惩猎杀家犬 | D.禁止进山伐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