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C.中日邦交正常化 |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
“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宋朝统治者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工作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这种做法
A.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 B.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 |
C.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 | D.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
某朝廷讨论调兵平叛时,一位官员说:“这些地方军队平时自行抽税养兵,当命令其出兵时,却又向朝廷要粮要饷,讨伐时还常借故迟缓不前,甚至和叛贼勾结。所以动员这些军队必须审慎,否则只是多耗钱财而少功效。”该官员最可能是
A.汉代周亚夫 | B.唐朝李德裕 |
C.宋朝王安石 | D.清朝曾国藩 |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 当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 D.封建专制制度有纠偏监督机制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 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