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苟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推断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主要是

A.姬姓功臣贵族   B.宗族姻亲贵族 C.同姓王室贵族 D.先代帝王之后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康熙会典中记载“(漠南蒙古)四十九旗自王而降,岁时必有至阙下者。使之分年相待以免其劳顿,给之稼粟以恤其匮乏,临莅之体,与拂循之仁交近矣。”清设立与此相应的机构是(  )

A.土司制 B.理藩院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

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 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
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