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A.揭示了形形色色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 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 |
| C.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
| 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 |
下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且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
| B.t2→t3,暗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
|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
| D.t4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DP、Pi和C3化合物的含量升高,C5化合物的含量降低 |
如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只要线粒体消耗O2,光合作用就不缺少ATP和CO2 |
| B.过程②需要ATP,过程①③④产生ATP |
| C.对于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突然降低光照强度,过程①②都会减弱 |
| D.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与合成ATP有关的酶 |
如下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Ⅱ的变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在y点相比较,x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低 |
| B.在y点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
| C.制约x点的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
| D.制约z点的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
将酵母菌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以下模拟实验。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A.甲、乙、丙 | B.甲和丙 |
| C.乙和丙 | D.甲、乙、丙、丁 |
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 |
| 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ATP,②③过程需要消耗ATP |
| C.①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