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看,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

A.人类认识世界的有限性和世界发展所无限性的矛盾
B.人类创新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创造能力的逐步提高
C.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D.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越来越高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达人秀》在上海体育场上演“梦想之夜”,收视率全国第一,获得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该档节目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积极的人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为促进社会和谐营造导向正确、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这主要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当(   )

A.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又要兼顾社会效益
B.要迎合群众的欣赏口味
C.满足人们多样性的娱乐的需求
D.发展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

近些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出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态势,文艺的各个门类都出现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但在文艺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过度娱乐化”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电视节目中,为了赢得视听效果,大都从感官出发。这种“娱乐”低俗如果不加以遏制,败坏人们的审美趣味,对社会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严重的伤害。据此回答问题。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针对当前文艺 “过度娱乐化”倾向,政府应(  )

A.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B.应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C.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要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百善孝为先。“父亲节”刚过,2011年8月29日,台湾人又迎来“祖父母节”。自2010年起,台湾教育部门将每年8月份的第4个星期日定为“祖父母节”,希望通过这个节日,让祖孙间多些互动,推广重视孝道伦理的观念。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A.发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B.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C.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D.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