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1 |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
+3 |
+3 |
+3 |
+1 |
|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
|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从大象所同化能量中获取能量为0 |
|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人第三营养级 |
|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人生物群落 |
|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
|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
|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
|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
|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
|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群落的演替 |
| B.人类可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 |
|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
|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
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 | B.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 |
| C.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 | 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