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因地震和海啸所引发的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引起全球关注,核电产业的发展问题成为世界争议的焦点。资料显示,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同时,核电站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一座百万千瓦核电站每年只要补充30吨核燃料,同样功率的火电厂每年要燃烧330万吨煤。核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技术与产业化的成熟度。优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但从核电发展的历史来看,核电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核废料处理困难是影响核电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近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某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该省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应如何看待核电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浪费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每年餐桌上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
据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真是不折不扣的“舌尖上的浪费”。“舌尖上的浪费”既有国家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大学生。调查显示,每年大学生倒掉的食物,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尽管吃饭花的钱是我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还需要市场的配合,餐饮企业少来一点包厢“最低消费”等规定,多来一些 “半份半价”“免费打包”等服务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消费者和企业如何才能遏制粮食的浪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微经济时代”,个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将远远超过政府投资的作用。而当前我国这一主体的处境不容乐观。为此,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具体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进一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的有关知识,分析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的具体要求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埃及动乱、利比亚冲突升级,非洲多家石油公司停产,推动油价飙升。随着油价高涨,煤炭、天然气、酒精以及新能源的需求激增,各国相关企业加大了开发的力度。随着国际油价上涨,我国的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也在不断牵动百姓的神经,其中,生活用电、煤气、猪肉、鸡蛋等事关人民生活的产品提价,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更使得一部分百姓“捂紧钱袋子”,不再“出手大方”。
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绍兴撤县设区无疑是2013年绍兴加速区划调整的重要一步。绍兴县作为县域经济的典型代表,一直以来是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从宏观层面考虑,调整后的绍兴市作为中心城,有利于通过强大的县域经济,避免区域碎片化所带来的竞争力弱化的矛盾,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在全国的竞争力。绍兴县作为柯桥区并入绍兴市,通过绍兴地级市上政治地位的提升,可以充分利用绍兴区位优势,推动工业生产要素的聚集,带动自身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为下一轮竞争赢得主动。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阐发绍兴撤县设区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李克强总理表示,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材料二对于治理雾霾,国外城市有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洛杉矶就成功地实现了消除烟雾,还公众蓝天。这座美国的“烟雾城”就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十多个市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制定了五大步骤和二十二个环节。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带来的排放增量所抵消。洛杉矶的雾霾治理就多次受到来自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的重重阻力,在严格的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才最终取得了这场环保革命的胜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实现有所作为。
(2)材料二中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