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深受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美国为集中力量摆脱经济危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而采取的对外政策③它指的是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运送任何物质④1939年11月通过的《租界法》实际上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卢沟桥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从《松花江上》到《卢沟桥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准确的是

A.从东北沦陷到华北.华南沦陷 B.国共从内战到走向联合抗战
C.从东北沦陷到中国人民奋起抗战 D.国民党从不抵抗到奋起抗战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D.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战争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建国大业》以20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段史实最能体现

A.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 B.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民主力量的胜利
C.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于抗战胜利后 D.民主党派是创建新中国的主要力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