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分散走向整体 |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C.从封闭走向开放 |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
某班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 B.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 D.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象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 B.信仰是否必要 |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
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 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 B.人性与天理一致 |
C.主张“知行合一” | 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