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右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装置l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
B.若装置l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C.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 |
D.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02的体积 |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以下所列举的反应式对应的生理过程中,所涉及到酶的种类最少的是
有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之为酶促反应,要求在一定的pH、温度等温和条件下进行。强酸、强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高温、紫外线、剧烈震荡等任何使蛋白质变性的理化因素都可能使大多数酶变性而失去其催化活性。下列关于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酶的合成一般都涉及转录过程 |
B.底物浓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
C.酶自身也可能是其他酶的底物 |
D.酶可以通过影响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表现 |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右图为不同细胞摄入葡萄糖速率随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据图推测,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肝脏细胞 |
B.两种转运体中,G1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G2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低 |
C.不同组织细胞膜上G的分布情况不同,有利于各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转运 |
D.临床医学上可以把细胞膜上G的含量作为肿瘤检测的一项指标 |
下图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来进行
B.ab段表示植物细胞因失水量过度而逐渐死亡
C.10min时两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均有质壁分离现象
D.两曲线走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