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材料二:爱迪生见电影业有利可图,决心不让别的公司染指。他迫使一些竞争者与其联合组成一家新公司,并想以此来控制电影在美国的生产和发行。新公司取名电影专利公司。伊斯曼·柯达曾一度参与了这项计划,拒绝向那些不交纳执照费的制片人出售胶片。爱迪生的企业联合组织,实际上是给美国电影界加上了一个严格的控制,参加的制片商每洗印一英尺的拷贝须缴付半分钱给托拉斯;发行商每年须交纳5000美元的执照费;一个放映商每星期要交付5美元。这些收入给托拉斯每年带来了将近100万美元的利益,而这种贡金的根据不过是因为爱迪生的实验室在1889年至1894年这段期间发明了所费总共也不到2万美元的东西而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19世纪上半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爱迪生企业联合组织的特点。(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 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20—1840
1840—1860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2.81
4.84
5.53
3.2
3.7
0.7
−1.2
0.0
2.9
3.5
2.9
3.7
4.2
2.7
2.0
4.1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历史,记录着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进行的不间断的努力。依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历代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变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有何不同,并归纳出影响核心区域变化的因素。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破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20世纪50,60 年代,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工业迅猛发展与公害泛滥的年代,至今被称为“世界八大污 染事件”中的六件发生于此时期的美国、日本以及英国。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 划》,中国政府派出40人的代表团参加。1979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原则并被 广泛接受;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全国 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2014年9月召开联合国气候峰会,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历史上的欧美国家通 过基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发展模式已不应再被模仿;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权益的基 础上,提出遵循会平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关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地区
作者
书籍
记载内容、地理范围
公元前2世纪
古希腊
波利比奥斯
《历史》
记载罗马扩张的历史。地理上除罗马之外还记载了地中海周边世界。
公元前2—1世纪
中国汉朝
司马迁
《史记》
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地理上东起朝鲜,西到大夏、安息,是欧亚大陆的一半。
16世纪初
威尼斯
萨贝利科
《恩奈阿德》
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
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
《风教通义》
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

——摘编于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与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在记载历史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2)据材料一说明,与古代历史学家相比,16—18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学家的视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在海内外有巨大影响,以下材料均来自此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部分目录摘编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
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1.3新的综合思考
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
3.1政治结构
3.2经济制度(土地和税收制度国家收支)
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
4.1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
4.2思想潮流
第五章对外关系
5.1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耶稣会影响的衰落,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材料二“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三章3.1与第四章4.2中可能涉及哪些内容。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1949—1956年“近代中国”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3)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天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的天地”有哪些表现。
(4)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所持的观点。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书(《物种起源》)叙述了饲育、栽培的动、植物所引起的变异,明白地表示出自然界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由之引导出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必然性,他用丰富的实例描绘出生物进化的过程。……虽然书相当艰深,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
——粱实秋主编《名人伟人传记全集之达尔文》
材料二毫无疑问,使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得以广泛流传并引起学术界震动的当归于严复译《天演论》。《天演论》这一渗透了达尔文《物种由来》、斯宾塞《天人会通话》、马尔萨斯《人口论》、海克尔《人天演》等各种进化论的“天演”哲学……成为唤醒国人、振奋民族自强意识的兴奋剂。
——邹振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译出的(达尔文物种原始)》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为什么“书相当艰深,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天演”哲学的主要特点。分析严复这一译作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作用。(1O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