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
(2)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3)试分析乙村比甲村多地质灾害(泥石流),多雾(深秋的清晨)的原因。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1.下列有关两国人口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②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③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④乙国代表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情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甲、乙两国人口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问题有
①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②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③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④甲国劳动力日趋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图为人口金字塔图
根据材料判断:欧洲西部大部分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符合______图人口金字塔。并运用地理知识完成下表问题。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西部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材料二:在20世纪初,曾有人调查了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建筑材料大致相似的情况下,英国南部、比利时和荷兰,即大西洋沿岸地区平均墙厚为9英寸,德国西部为10英寸,德国中部和东部为15英寸,立陶宛和波兰为20英寸,俄国为28~30英寸。
(1)甲地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西欧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图“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乙图“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据图可知,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 D.总量呈下降态势 |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图示,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__________。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现在,人们谈及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时,多与改革开放相联系。其实,“人口红利”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红利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