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奥巴马上台伊始就表示要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由此可知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12—1914年,中华国货维持会举办的国货宣讲会达59次,第一次“听者只4人”,后来“听讲者激增,数以千计”。这种宣传

A.促使政府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山历史舞台
C.推动了实业救国运动的发展 D.使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