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籍吾名?欲籍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学,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完成: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⑶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表1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名 |
联邦德国 |
意大利 |
法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增长率% |
6.7 |
5.6 |
5.3 |
2.9 |
9,6 |
3.5 |
表2 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情况
年份 |
项目(%) |
欧共体十国 |
美国 |
日本 |
1973~1979年 |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
2.·5 |
2.6 |
3.5 |
1979~1984年 |
同上 |
0.9 |
2.1 |
4.2 |
1979~1982年 |
消费物价上升率 |
9.5 |
7.8 |
4.4 |
表3 20世纪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
国名 |
联邦德国 |
意大利 |
法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增长率% |
5.5 |
1.8 |
2.6 |
0.5 |
5.6 |
0.9 |
请回答:
(1)依据上面各表,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2)出现上述总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各表,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有什么差异。这反映了什么规律?导致了什么后果?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区域经济集团化,这一趋势在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就已显示出来。读下面四幅地图,回答问题:
(1)以上四幅图是指哪些国家?它们在二战结束后的20多年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2)20世纪60年代,以上四国经济都得到迅速稳定发展,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③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有何趋势?对资本主义世界和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观察下面的图片或者漫画:
图1秦朝“焚书坑儒”图2清朝“文字狱”
据此回答:
(1)试从产生背景、方式及影响等方面比较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清朝前期的“文字狱”。
(2)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项措施进行评价。
中国古代商业是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据此回答:
(1)战国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2)唐朝时期我国商业发展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共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汉桓帝、灵帝时的童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门第)良将怯如鸡”。
(1)材料一反映什么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唐朝科举考生主要有两种:一是朝廷所设的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及各地州、县学馆的学生,二是不在学馆的普通读书人。另外,现任官员也可参加,一般是品级较低的官员。唐代科举以进士科最受人羡慕,也最难考。由于唐朝宰相多是进士出身,就更提高了其身价。每次总有一两千人报考,而取中者多时不过三、四十人,少时仅几人。人们把考中进士者称为“白衣卿相”、“一品白衫”。官家还要为新取中的进士举行很多庆祝活动。如“探花宴”是在杏园举行的宴会,“题名会”是到慈恩寺大雁塔题名留念,“曲江会”则是大宴于曲江亭子的庆祝活动。不过当一些反对科举制度的守旧官僚主持朝政时,庆祝活动便被减去许多。长达两百年的朋党之争中,科举制度一直遭到这部分人的反对。但科举制度受到了广大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的拥护。他们整日埋头苦读,幻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唐朝诗人赵嘏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引自《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图1宋人殿试图图2明朝学子看榜图
图3明代科举写满文字的作弊衣衫图4清代科举落第者、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3)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概括材料三中的四幅图片都反映了哪些现象
材料四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引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以及西方人都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5)请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作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