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因果关系的搭配,正确的是
|
原 因 |
结 果 |
① |
低温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可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
低温条件下,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最终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
② |
起源于受精卵的细胞分化为胰岛A细胞和B细胞 |
两种细胞内染色体上对应DNA可相互杂交,但所含mRNA不一定相同 |
③ |
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血友病属于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④ |
小麦能利用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 |
炎热的夏季中午,小麦没有明显的光合强度下降的“午休”现象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了IAA(吲哚乙酸),然后又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最为合理的是()
A.人体有合成IAA的酶,植物也有 |
B.人体的肾脏有合成IAA的能力 |
C.IAA是人体的代谢产物,能促进植物生长 |
D.IAA是植物激素,它可随食物进入人体,但人体内没有分解IAA的酶 |
高等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合成生长素的数量甚微的是()
A.叶原基 | B.嫩叶 | C.成熟叶片 | D.发育中的种子 |
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
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
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
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
将燕麦胚芽甲(顶端套上锡箔小帽)和乙(自然状态)均置于单侧光下,一段时间后甲
直立生长,乙弯向光源生长。这一实验结果表明()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 |
B.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
C.胚芽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
D.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
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 |
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
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