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成为第一支亮相国际赛场的中国国家足球队。这支号称“中国铁军”的足球队却是在特殊的背景开始其奥运之行的。这“特殊的背景”表现在①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国民党面临重新陷入内乱的危险 ②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③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④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走向新高潮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突出特点是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②有广泛群众基础③采取武装斗争方式 ④有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依据其观点,可能会对1840~1912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载圆明园遭劫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D.该日记应该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