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 B.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
C.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巳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图所示。据图回答3题。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
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④⑤ | D.①⑤ |
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据此回答2题。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
D.黄河是“地上河”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①可以改变大范围的气候状况
②可以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③可以减少地表水的使用
④可以缓解受水区的生态缺水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
B.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
D.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
下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
A.④②③ | B.④⑤② |
C.③②① | D.①③⑤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④⑤ |
蓝色农业是以海洋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为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海洋农业。彩色农业是指未来的农业将随着基因工程等技术应用而呈现多彩的局面,如棉花纤维不再是白色,玉米籽粒不再只是黄色或白色等。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种植中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合成化学制品的农业。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根据以上资料,回答3题。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过量,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应大力推广
A.白色农业 | B.绿色农业 | C.彩色农业 | D.蓝色农业 |
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原料虽丰富,但分布是有选择性的,其布局应
A.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
B.接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 |
C.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
D.接近土地贫瘠、缺粮严重的地区 |
有关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
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
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
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
下图为我国某地部分出口工业品比重变化示意图(内环表示1998年,外环表示2006年)。回答2题。与1998年相比,2006年该地出口工业品
A.原料指向型比重上升 |
B.劳动密集型比重下降 |
C.市场指向型比重上升 |
D.技术密集型比重下降 |
工业品出口比重的变化,有利于该地
A.矿产资源开发 |
B.缓解人口老龄化 |
C.产业结构升级 |
D.缓解就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