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应适应的,A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密切关系,则A是 ;B代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则B是 ;D与细胞信息交流有关,则D是 。
(2)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_。
(3)氨基酸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那么它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的方式指图中编号 。
(4)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膜.
(5)提取红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请预测:红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
(6) Frye,L,D.和Eddidin,M.于1970年,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相结合,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
和人的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相结合。当人鼠两种细胞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细胞时,初始时一半呈红色,一半呈绿色;但在37℃条件下保温40分钟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果在37℃条件下保温20分钟后,将温度降到1℃,则两种荧光点的分布呈居中的半均匀状态。这种现象说明细胞膜
。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进行的部位是__________。②过程进行的部位是__________。
(2)光合作用过程中NADPH来源于①过程中___________,用于③过程中___________。
(3)在需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还有___________。
(4)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叶绿体中NADPH含量将___________, C5含量将__________.
(5)在植物的无土培养液中加入H218O,在温室大棚中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______________的过程;如在温室大棚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⑹写出需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可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
(2)物质b是,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
。
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种,分子中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细胞内物质B合成的场所是,物质C分子结构的特异性是由决定的。
如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中括号内填图中数字,其余用文字回答)
(1)该细胞是细胞,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等结构。(填标号)
(2)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3)该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 。
(4)该细胞中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与一起构成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5)若该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出现的结构有(填标号)
(6)该细胞中能产生CO2的场所是 (填标号)
(7)若该细胞是人体的肝脏细胞,正处于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间期,则该细胞内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DNA合成的S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入聚乙二醇促进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一般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请回答:
(1)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种融合细胞。
(2)设计方法是(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分析回答:
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入
再收集增殖的细胞。
原理:加入该物质后,使合成途径阻断,仅有该合成途径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个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右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如果人的基因作用不受鼠基因影响,则支配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和号染色体上。
细胞株 |
人染色体编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A株 |
+ |
+ |
+ |
+ |
- |
- |
- |
- |
B株 |
+ |
+ |
- |
- |
+ |
+ |
- |
- |
C株 |
+ |
- |
+ |
- |
+ |
- |
+ |
-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30 ℃。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前者是用盐过多,后者是用盐过少。在实验室或工厂化生产泡菜时,还要跟踪检测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获得大量乳酸菌菌种,应选用培养基培养,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水、无机盐等营养,同时还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培养条件的要求。
(3)菜坛为要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制作的泡菜特别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如何调整_____________。
(5)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 |
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
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
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