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品系的小鼠皮肤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脱落死亡。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
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 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
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2.9%,17.1% | B.31.3%,18.7% | C.18.7%,31.3% | D.17.1%,32.9% |
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 | B.在减数分裂时,A与a分离 |
C.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 | D.A对a起显性的作用 |
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A.叶肉 | B.根分生区 | C.茎尖 | D.花药 |
水稻的糯性是由支链淀粉表现的,由糯性基因控制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糯性基因可以控制与支链淀粉合成有关的酶 |
B.糯性基因含胸腺嘧啶,非糯性基因含尿嘧啶 |
C.糯性基因含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非糯性基因含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
D.糯性基因的碱基排列在外侧,脱氧核糖排列在双螺旋内侧 |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
① 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 细胞质分裂 ③ 联会 ④ 交叉互换
A.③④①② | B.①③④② | C.③①②④ | D.①③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