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 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苦境 |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A.城邦制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 | B.城邦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 |
C.城邦制下重政轻文 | 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 B.“存天理,灭人欲” |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中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挤压 | B.日本的经济掠夺 |
C.封建官府的排挤 |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
D.对外国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 |
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的原因是
A.有利的国际环境 | B.政府的支持 |
C.社会性质的改变 | D.“实业救国”的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