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中,①②③三地在同一条纬线上,虚线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其中①地的地方时为6月7日15时,②地到①、③两地距离相等且经度差不超过12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③点的地理纬度约为   

A.80°S B.70°S C.70°N D.80°N

若此时北京时间为正午12时,则

A.6月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3 B.③点的经度为60°E
C.6月6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2/3 D.②点的经度为120°E

此日以后的一个月内

A.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②地的夜长先增后减
C.③地的昼长不变 D.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欧洲西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欧洲河流的特点与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
D.航运便利 ,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每年的冬半年,瑞典的旅游业有点特殊,游客在这里过夜的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而且往往第二天一早就离去,其原因是

A.商业服务多在夜晚 B.森林晚会吸引了游客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夜现象 D.到这里参加圣诞节活动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全球的自然灾害。下面是两幅沙尘暴的卫星图片。左图拍摄于地中海及其附近区域。右图拍摄于某地某年4月份,图中白色部分为云层,灰色部分为沙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左图中a处可能

A.处在高压中心 B.处在低压中心 C.吹西南风 D.吹东北风

右图中的沙尘暴最可能发生在

A.我国东北地区 B.我国西南地区 C.澳大利亚中西部 D.阿根廷南部

北非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沙尘源地之一.该地区土壤盐碱化、荒漠化严重,但北非沙尘暴也会给欧洲带来有益的影响.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非的沙尘暴直接有利于欧洲乳畜业发展
B.北非的沙尘暴使欧洲河流径流量更稳定
C.北非的沙尘暴促进欧洲旅游业的发展
D.北非的沙尘暴使欧洲的酸雨有所减少

读我国1978年以来的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在经纬度上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两幅图的总体趋势分析,能源生产、消费和GDP重心三者的移动趋势是
A.向西南移动 B.向东北移动 C.向东南移动 D向西北移动
关于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三者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生产重心走势趋向GDP重心
B.能源生产、GDP重心走势趋向消费总量重心
C.能源生产、消费总量重心走势趋向GDP重心
D.能源消费总量重心走势趋向GDP重心
关于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经纬度上的差距在加大
B.与能源生产重心相比,能源消费明显偏南,移动幅度较小
C.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逐渐趋向平衡
D.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不密切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由上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下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补给

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

图中东部数值比西部高,是因为

A.东部自然灾害种类比西部多 B.东部人口比西部多
C.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产值比西部高 D.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灾害数量比西部多

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春季常有旱灾 B.乙地夏季常有涝灾
C.丙地秋季常有台风 D.丁地冬季常有寒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