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 《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 A.甲骨 | B.丝帛 |
| C.竹木简 | D.石碑 |
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 )
| 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
|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
| 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
|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
|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
|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
|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
|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