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若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0kJ | B.106kJ | C.2×106kJ | D.106kJ~2×106kJ |
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
C.t3~t5时间段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
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
33.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 |
B.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
C.肝脏中①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③ |
D.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可与②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不同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段开始时甲植物种群数量为零,所以此演替为初生演替 |
B.2阶段的优势植物种群最可能是灌木,3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
D.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
下列关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不正确的是
A.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B.1970年科学家用发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C.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1953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规则的双螺旋模型 |
有关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差速离心法可分离多种细胞器 |
B.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应观察标记原子的放射性强度 |
C.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层析液不可触及滤液细线 |
D.利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苒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