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为了向拿破仑表达敬意,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写下了不朽的《英雄交响曲》,但正式出版时,贝多芬却愤怒地把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之所以让贝多芬如此愤怒,主要原因是拿破仑
A.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 |
B.加冕称帝,把法兰西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帝国 |
C.悍然发动对俄国的侵略,迈出了“从伟大到荒谬的一步” |
D.滑铁卢战役惨败,被流放 |
恩格斯《德国状况》中提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对此段文字理解最正确的是
A.拿破仑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 |
B.拿破仑的统治相对波旁王朝民主 |
C.拿破仑虽然反对反法同盟,但对德国一直比较友好 |
D.拿破仑彻底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王位世袭制 |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进步,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践行这种观点的? ()
A.整理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 B.修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 |
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 | 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
意大利人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意大利
A.理性主义占据主导 | B.人文主义流行 |
C.宗教改革正在进行 | D.无神论已经兴起 |
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被称为人文主义作品, 主要原因是( )
A.作者是意大利杰出文学家 |
B.它成书于十四世纪的欧洲 |
C.歌颂爱情和女性的智慧,抨击了教会的禁欲主义 |
D.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人 |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 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
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