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 ▲ ,实验的主要原理是 ▲ 。
(2)“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选填“先加淀粉”或“先加酸或碱”) ▲ ,理由是 ▲ 。
(3)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原因是▲ 。
(4)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可以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 ▲ 来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
田鼠 |
鼬 |
||||
固定的太阳能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2.45×1011 |
1.05X109 |
7.50×108 |
7.15×108 |
2.44×107 |
2,25×107 |
2.18×107 |
(1)该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_。
(2)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是 只/hm2。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决定的。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其中分布有血管和神经。胰腺中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腺泡组织,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另一类是胰岛组织,分散在腺泡细胞当中。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假设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假设一:胰液的分泌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即进食后产生的胃酸(盐酸)刺激小肠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
A.电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
少量分泌胰液 |
B.把适量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
大量分泌胰液 |
|
C.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把与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
大量分泌胰液 |
|
假设二:在胃酸(盐酸)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
A.剪取甲狗的小肠(短时间内有生物活性),刮取粘膜并用稀盐酸浸泡,把浸出液中和过滤后注入乙狗的胰腺。 |
大量分泌胰液 |
B.对照实验 |
(1)假设一实验中,电刺激胰腺神经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造成电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离子迅速内流。
(2)假设一的实验结果:胰液的分泌_______(是,不是,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________(物质)有关。
(3)假设二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直接将与__________等量的稀盐酸注入乙狗的胰腺, 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4)上述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是由__________调节完成的。
(5)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_________,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__________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6)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的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原因是胰岛素被_____________分解了。
(7)健康人在饥饿时,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血液作用于肝细胞,促使肝细胞中________,从而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仍保持相对稳定。
下图中图1表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_,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
(2)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__________期。
(3)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
(4)次生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的能力。
(5)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__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
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上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①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小组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______________。
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 ,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表现为 。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紊细胞感知,原因是 。
(3)已如乙酣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 (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双向/单向)的。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 。
(5)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大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 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