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其产物再与Cl2彻底取代,两个过程中共用Cl2
A.2mol | B.4mol | C.5mol | D.6mol |
由Fe2O3、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关于混合粉末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CuO和C
B.一定含Fe2O3、CuO和C
C.一定含CuO和C,一定不含Al
D.不管试剂a为H2O或饱和NaHCO3溶液,气体Z都为纯净物
某溶液可能含有Clˉ、SO42-、CO32-、NH4+、Fe3+、Al3+、AlO2-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A
A.至少存在4种离子 |
B.Clˉ一定存在,且c(Clˉ)=0.4mol·L-1 |
C.SO42ˉ、NH4+一定存在,AlO2-可能存在 |
D.CO32ˉ、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
在200 mL含Mg2+、Al3+、NH4+、H+、Cl-等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1的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与y的差值为0.01 mol | B.原溶液中c(Cl-)="0.85" mol·L-1 |
C.原溶液的c(H+)="0.1" mol·L-1 | D.原溶液中n(Mg2+):n(Al3+)=5:1 |
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D为气体单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反应①在常温下进行,则1 mol A在反应中能转移1 mol电子
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H++2Cl-Mn2++H2O+Cl2↑
C.新配制的F溶液一般需要加入铁屑和稀硫酸,前者用于防止Fe2+被空气氧化成Fe3+,后者可抑制Fe2+的水解
D.已知C的浓溶液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能与B反应生成D,由此可以推断B的氧化性比MnO2强
PASS是新一代高效净水剂,它由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Y、R同主族,Z、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是常见的金属,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与R形成的化合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
B.如W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WY2,则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
C.原子半径按X、Y、W、R、Z的顺序依次增大 |
D.R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比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