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
C.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 |
D.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 990年 | B.1990—1995年 | C.1995~2000年 | D.2000~2005年 |
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暴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其主要原因是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 |
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完成各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 |
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岭 |
C.![]() |
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
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 |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 |
D.植被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各题。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
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广东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大坝工程于1958年7月动工,翌年10月蓄水。蓄水后不久,这个以往地震极少的地区,地震活动开始频繁发生。从1960年5月开始不断有有感地震发生。下图是1962年3月19日河源地震(里氏6.1级)等震线分布图。据此回答各题。
以上材料说明 ()
A.地震活动具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交替的特点 |
B.图示地区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
C.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有关联性 |
D.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震 |
本次地震对图中A、B两地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强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B地的经济更发达
B.B地的震级小于A地
C.A地城市分布更密集
D.震中距A地大于B地
2005年8月25—29日,时速高达233千米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造成数百人伤亡和失踪,百万人流离失所,很多城市一片汪洋。下图是该飓风活动路径图示。据此回答各题下列因素中对“卡特里娜”飓风移动方向产生影响的有()
①飓风所处的近地面风带位置
②飓风南北部地转偏向力大小差异
③飓风东西部地转偏向力大小差异
④墨西哥湾暖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关于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 |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
D.飓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
“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图中虚线范围内损失惊人,其原因可能有()
①地形特殊 ②飓风势力太强
③救援工作迟缓④缺乏预警机制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监测预报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③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
④加固海岸堤防⑤修建水库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