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分析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盆地、_______盆地。(2分)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高原和______平原。(3分)
(3)我国沙尘天气暴发的主要时间_____末(春、夏、秋、冬)______初(春、夏、秋、冬)。沙尘暴到达最多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制约性因素是______。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0为我国南北方景观示意图。

图10
材料二:图11为2008年2月初我国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图11
材料三: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提供的最新数据,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已有湖北等9个省份降水量超过20年一遇,其中四川超过50年一遇,陕西超过70年一遇,而甘肃、青海则超过了百年一遇。从降雪持续时间来看,1月10日至2月初,已有江西、湖南等11个省份降雪日数超过20年一遇,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山西等5省超过了百年一遇,安徽省降雪则是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
(1)材料一中甲图反映的是地区的景观,乙图反映的是地区景观。
(2)结合材料一信息,完成下表。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一月平均气温


河流结冰情况


降水


耕地类型


(3)根据材料二和三中的信息可知,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其原因是
(4)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雨雪天气,对该区域的作物和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表1、世界人口大国(人口过亿)资源环境要素表征指标的结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


可耕地面积
水资源总量
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森林面积
CO2排放
中国
15.3
11.6
17.0
13.9
4.9
25.0
十国均值
16.8
21.4
17.5
7.3
10.1
17.0

表2、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分类

分类及安全系数指标
国家(安全系数值)
高安全度国家(>5)
俄罗斯(23.98)、A国(13.97)、巴西(11.38)
低安全度国家(<5)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5-3)
孟加拉(3.87)、尼日利亚(3.19)、
次低安全度国家(3-1)
印尼(2.17)、巴基斯坦(1.78)、B国(1.74)、中国(1.73)
完全低安全度国家(<1)
日本(0.9)

(1)说出A、B两国的名称。
(2)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状态优于其他5个人口大国。说出两国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
(3)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B国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日本属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
(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

.阅读非洲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

(1)非洲人口密度1人以下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图中A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2)近代史上,欧洲殖民者为了扩张需要,用暴力将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图中B、C、D三地迁出人口最多的是 地,其他两地人口迁出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暴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 ( )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分析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优势。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4)试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