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有55%居住于城市,城市将成为21世纪人类最关注的环境之一。就此完成下列各题。下列有关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
B.城市化不会对地理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C.城市化进程越快越好 |
D.逆城市化的出现是社会的倒退 |
2010年,全球总人口有55%居住于城市说明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消失 |
B.全球中55%居住于城市的人口,主要是指发达国家的人口 |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
D.说明世界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 |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根据下列三幅图,回答相关内容。甲、乙、丙三地综合治理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甲地主要治理土地盐碱化和荒坡荒地的开发 |
B.乙地以酸雨的治理和石漠化的防治为主 |
C.丙地以湿地的保护和赤潮的防治为主 |
D.三地面临同样的问题是能源和资源紧张问题 |
有关三地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地区拥有我国重要的港口 | B.乙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是成都 |
C.丙地区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 D.甲乙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持平 |
有关三地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农业发展条件优于乙地 | B.丙地主要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
C.丙地立体农业发展条件最为优越 | D.三地主要粮食作物基本相同 |
关注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关于当前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城市化主流主要是发达国家 | B.城市化超前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 |
C.英美的逆城市化是城市的乡村化 | D.城市问题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
按城市规模分,上海在城市体系中属于
A.世界城市 | B.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
C.全国性中心城市 | D.省会城市 |
2009年10月20日,由中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水利盛会——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开幕。下列水利工程中,既位于河南省境内又在黄河干流上的是
A.三峡 | B.龙羊峡 | C.刘家峡 | D.小浪底 |
保证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首要问题。下列关于黄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流域内降水时空不均匀②黄河面临污染加剧的趋势
③黄河河水泥沙含量巨大④黄河干流全程易出现凌汛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黄河流域必须发展节水农业,下列国家经验值得借鉴的是
A.以色列 | B.日本 | C.美国 | D.巴西 |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由上表可得出,推动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 B.各国国民收入的差异 |
C.各国宗教信仰的差异 | 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
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迁入地就业压力 |
B.加重迁出地环境压力 |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
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和旅游的影响最为显著。下列关于地貌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和盆地地形都适合发展种植业 | B.较高海拔的山地适合发展水果生产 |
C.高海拔的高原适合发展高原畜牧业 | D.坡度>25°的山地可采取等高种植 |
下列关于地貌特点成为工程建设难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寒、冻土是制约云贵地区铁路建设的工程难题 |
B.地面沉降是制约喀斯特地区水利建设的工程难题 |
C.海水倒灌是制约平原地区施工建设的工程性难题 |
D.地基松软多流沙是制约上海地铁建设的工程难题 |
下列关于城市地域扩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兰州等地处河谷中的城市多线性狭长延伸 |
B.北京等地处平原上的城市多呈立体状扩展 |
C.重庆等地处山区的城市向四周放射状发展 |
D.上海等沿江城市主要沿河道两岸跃动扩展 |
下列人类改造地貌的活动,最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而不利于科学发展的做法是
A.修筑梯田 | B.围湖造田 | C.挖掘河道 | D.填海造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