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此语的含义是
A.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 B.民贵君轻 |
C.以法为本 | D.贵贱有序 |
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
B.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
C.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与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
D.是中国学术文化与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
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
A.以民主启蒙为主题 |
B.以学习西方为主题 |
C.体现碰撞分化与融合 |
D.坚持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