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到8月23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参加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为更好地迎接大运会,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某校高二(1)班学生围绕“欢乐大运,全民参与”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搜集了以下资料信息:

信息一 吉祥物设计——“要做就做不一样的”(见右图) 既非动物、也非植物,跳脱以往运动会吉祥物的一贯风格,从简单抽象的外形里透出青春时尚的气息,这就是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UU”给人的第一印象。而这件异想天开的作品来自深圳本地的一个年轻的设计团队,在他们心目中,只有抛开“司空见惯”的元素、坚持“异想天开”的思路,才配得上深圳这样年轻新鲜的城市,才配得上朝气蓬勃的大运会。于是,圈子逐渐缩小,既能代表 “university”又能代表“universiade”的字母“u”成为设计者心仪的对象,于是便有了“UU”。这个蹦蹦跳跳的小家伙似乎来到世间就是传递欢乐和活力。
信息二 “海之门”------深圳湾体育中心外形像一个“春蚕”, 中心的露天体育场造型别致,
三面被看台环抱,一面开放式设计可眺望大海,因此也被誉为“海之门”。“海之门”的主要理念是强调“迎进来、走出去”,是大运会开幕式“不一样”的主要创意,届时观众坐在场内,却能通过“海之门”欣赏深圳湾,远眺香港,让场内场外有机融为一体。“春蚕”根据竞赛和观赛为本的体育场设计理念,为运动员、观众、媒体、残疾人等各类人群设置了各种空间、设施。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会场之一,深圳湾体育中心将在大运会期间承担开幕式、乒乓球预决赛等功能。深圳湾体育中心一体化的设计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置于一个白色的巨型网格状钢结构屋面之下,线条柔美的屋顶犹如孕育破茧而出冲向世界的运动健儿的孵化器,构思新颖,造型独特,与“鸟巢”的设计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一场两馆”的独特结构,又使得“春茧”的施工难度高于鸟巢。“春茧”不仅是深圳的新地标,更代表了深圳市的城市形象,承载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浓厚的深圳情结。
信息三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特点:1.开幕式本土文化主题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移民文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2. “勿放烟花惊鹭鸟”。开幕式倡导节俭环保办赛,开幕式不燃放焰火。深圳的大运会着眼于“绿色、低碳、简约、活力”,不管是开闭幕式,还是办赛事方面,都将回归体育精神本身,实现环保低碳。
信息四 大运会志愿者----2011年6月10日晚,尽管暴雨来袭,但深圳大运会开幕式演员训练仍如期进行。暴雨没有阻挡志愿者的训练,这就是"有你有我有精彩"的志愿者精神。来自师范学院的梁晶晶,获得了当晚的每日之星,她的动作柔软,表情投入,在AB组代表的PK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导演组的称赞。梁晶晶认为能把动作做好的关键在于认真和投入,她觉得每个人努力的话都能把动作做得很好。对于她来说,大运会是自家门口的体育盛事。
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进一步思考探究如下问题:
(1)根据信息一、三、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国在吉祥物“UU”和开幕式的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9分)
(2)信息二、三、四体现了哪些《生活与哲学》的道理?(12分)
(3)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运会,如果你是一个志愿者,你认为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4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2007年一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指标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财政收入
5.13万亿
6.13万亿
6.84万亿
8.31万亿
10.37万亿
11.72万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86元
15781元
17175元
19109元
21810元
2456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140元
4761元
5153元
5919元
6977元
7917元

材料二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1)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请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也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早的地区。
材料二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依据。

我国城镇化建设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目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大城市有些原住居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次,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应当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逐步推进,而不应拔苗助长;城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中国的城镇化既要政府推动,又要市场推动,以降低城市发展的非市场成本。
(1)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就如何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和融入城镇社区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应怎样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报告,2013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人口迅速膨胀,一方面在资源上做着“减法”,耕地、能源、矿产等资源在以惊人的规模消失。另一方面则在需求上做着“加法”,更多的人口,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食物、能源,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更多的社会保障。
材料二 目前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之困。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因为“4—2—1”的家庭倍增,渐渐成了年轻人的“不可承受之重”,机构养老也因经费问题而形成了“公立的住不上,私立的住不起”的格局。有学者指出,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个人和国家各出一些钱,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的就餐和医疗提供基本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模式的普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社会应当怎样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为什么?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推动我国的社区养老,完善社会保障”提出自己的建议。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材料二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甚至也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第一个变化是有些词汇消失了,例如“粮票”、“布票”,它们在几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一些新词汇出现,例如“周末”、“酒吧”、“咖啡馆”。第二个变化是港台词汇进入大陆日常用语。因此“办公楼”变成“写字楼”,吃饭结账变成了“埋单”。此外英文字母进入中文,现在中国媒体已经很习惯使用“CDP”“CPI”等字眼来形容经济现象。第三个变化是“数字革命”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和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材料三 有观点认为,由于经过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到“文革”时期的全民破“四旧”,再到批林批孔中对孔孟儒学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这是造成我国当前类似“摔倒不敢扶”等道德问题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怎样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
(3)针对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有人主张,提升道德素养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你是否赞同?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4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