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的军备竞赛曾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建造国际空间站时,美国又与俄国进行了合作。这一现象说明
A.社会制度是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 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俄矛盾逐渐消失 |
C.苏联解体后,俄国无力独立发展航天技术 | D.两极格局结束利于人类的共同利益 |
萨达特墓碑上写着这样的铭文:“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说他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为
A.主持巴以和谈,帮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
B.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 |
C.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利益 |
D.接受“土地换和平原则”,正式启动中求和平进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
A.1940年9月![]() |
B.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
C.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 D.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 | B.木德 | C.水德 | D.土德 |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 B.《开罗宣言》 |
C.《雅尔塔协定》 | D.《波茨坦公告》 |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在20世纪30年代访问中国时,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癖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并确定他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战胜布的曙光。当时中国西北部的核心是指
A.西安 | B.西柏坡 | C.延安 | D.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