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人类精子发生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 |
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至G—C的替换()
A.2次B.3次C.4次D.5次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
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 |
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了一次 |
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 |
下图为二倍体雄性田鼠(2n=54)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则a=2,且数量为2a时属有丝分裂后期 |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54,且数量为2a时着丝点数目是108 |
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数量为a时是次级精母细胞 |
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数量为a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
对甲、乙两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四分体时期 |
B.甲、乙两细胞一定来源于雄性个体 |
C.甲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没有染色体组 |
D.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含染色单体 |
将某种大小相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再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组别 |
1 |
2 |
3 |
4 |
温度(℃) |
25 |
27 |
29 |
31 |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
-1 |
-2 |
-3 |
-1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mg) |
+3 |
+3 |
+3 |
+1 |
分析表中数据可判定()
A.呼吸酶的最适温度是29 ℃
B.光照的1 h时间内,第4组合成葡萄糖总量为2 mg
C.光照的1 h时间内,第1、2、3组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D.光照的1 h时间内,四组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