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①用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浴液制取氧气
②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③向氧化铜和过量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A、B、C、D是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由A能依次转化至D。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C为常用的建筑材料和补钙剂.那么C的化学式为。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由D能依次转化至A。已知B、C、D均为氧化物,D为红色固体。那么A的化学式为,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至D相邻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已知A、B、C均为单质,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那么B的化学式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可能的化学式为(写出2个即可)。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A.鉴别O2和空气,观察两瓶气体的颜色 |
B.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 |
C.分离Na2CO3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将固体溶解后加入足量的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D.证明MnO2能够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取5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一进行加热,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并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小晴同学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小晴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B.氨气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
C.试管内液体的PH<7 |
D.若将酚酞试剂改为石蕊溶液可看到蓝色喷泉 |
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40℃时,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60℃时,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160g 不饱和溶液 |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