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对“文艺复兴”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 ②用世俗思想彻底否定基督教的教义
③创建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④继承发展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
A.③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④ |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
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此阶段的具体表现是
①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开发开放浦东以带动长江流域发展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和平周边环境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 项 |
史实 |
结论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
B |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
C |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 汉等四大会战 |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的开始 |
D |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
读下表。表中年代I到年代Ⅱ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外国商品进口中国数量 (单位:万两) |
中国外贸赤字 (单位:亿两) |
中国新设工厂数 (单位:家) |
||
英国 |
德国 |
|||
年代I |
9600 |
2800 |
1.66 |
79 |
年代Ⅱ |
4900 |
0 |
0.16 |
132 |
A.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 B.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