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武昌首义与城市现代化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武昌首义本身是武汉城市现代化的产物。在近现代历史上,城市是现代化变革力量和变革因素大量聚集的地方。一般来说,现代化变革力量和变革因素聚集得越多的城市,革命就越激烈、越深入。武昌起义为推动革命向全国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如识,分析为什么说“武昌首义本身是武汉城市现代化的产物”? (6分)
(2)图一、图二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国内时局发展的两种不同心态:相对乐观与相对悲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淡谈你对图片所反映的武昌起义后国内形势的看法。(5分)
19世纪中期以来,日本、俄国、中国等都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政府终于在1861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但是,沙皇政府明显地将改革作为摆脱统治危机、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赴势。
——张建华《改革与革命:俄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材料三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国著名教育家张元济先生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时曾说:“时诏各省广设学堂,考试并废八股。余劝长素(即康有为)乘此机会出京回籍,韬晦一时,免撄众忌,到粤专办学堂,搜罗才智,讲求种种学术,俟风气大开,新进盈廷,人才蔚起,再图出山,则变法之事不难迎刃而解,而长素不我从也。”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俄国是“在1861 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3分)
(2)据材料二,相比于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2分)
(4)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材料四中张元济先生的观点是什么?(2分)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措施,(3分)并指出其在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方面有何不足之处?(2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方面,采取了怎样不同的策略。(4分)
(4) 据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1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三谈谈你的理解(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他们都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是洛克认为私有财产制是合理的、天然的,自然状态中是可以有私有权的,而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不可能有私有权的存在。另外,他们都主张订立社会契约,实行民主政治,但是洛克主张人民把自己的权力托付给了政府,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他在这一方面还建立了一套人民主权理论,反对代议制和议会制,希望过小国寡民的生活,向往古典城邦的共和制,希望进行直接民主。
——摘编自《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光荣革命”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摘编自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三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异同。(6分)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3分)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3分)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2分)
读图学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2) 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3)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
材料五
(5)上面所示三幅图片反映了发生在15-—19世纪的重大事件。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个重大事件各是指什么?这三个事件对世界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导致唐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