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的是( )
A.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
B.崇拜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 |
C.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
D.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崇拜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
图9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不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是()
A.⑤ | B.⑥ | C.⑦ | D.⑧ |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图8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8题。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 |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 |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
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 |
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②湿度③坡度④坡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有关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
B.横断山脉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
C.安第斯山脉西侧沿岸洋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 |
D.喜玛拉雅山脉是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
图7是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完成第13~15题。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a、b环节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得以补充
②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③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
④e环节多年平均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 |
B.g、j、k环节分别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
C.i、h、m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
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A.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减少 | B.f环节蒸腾加强 |
C.i处岩块上升加速 | D.甲处泥沙淤积增多 |
图6示意我国某地景观。读图,完成第11、12题。 图中()
A.1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
B.2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C.3处地形平坦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
D.4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天山 | B.武夷山 | C.祁连山 | D.太行山 |
图5为太行山区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中()
A.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300米 |
B.揭示的降水规律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
C.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
D.标注“铁路”处的铁路线是陇海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