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
B.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
狂犬病病毒为单链RNA病毒,能识别神经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受体,并借此侵入细胞,最终导致人畜患狂犬病,出现发热、恐水、吞咽困难等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因狂犬病病毒遗传物质为RNA,故病毒颗粒内一定含有逆转录酶 |
B.狂犬病病毒可沿“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进行扩散 |
C.被狂犬病病毒感染后,人体中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量将大大增加 |
D.发热会导致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量增加 |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散热量较少,产热较多,体温会上升 |
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
C.时间t2开始阶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体温会升高 |
D.时间t3以后,散热量比t1多,体温下降 |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判断错误的是()
A.当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GABA,该过程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
B.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来
C.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
D.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内流,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2011年3月15日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发表了张雁云教授关于发现 Graves病重要调控机制成果。Graves病发病原因如右图所示: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张雁云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
B.患者代谢减弱,产热减少,兴奋性低 |
C.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此类疾病 |
D.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 |
下列有关变异和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
D.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经过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四倍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