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其中说道:“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傍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蒋介石的这段话主要表明
| A.抗战到底的决心 | B.幻想妥协的试探 |
| C.排斥其他党派的宣言 | D.和平解决的设想 |
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
| A.屋大维 | B.狄奥多西 |
| C.查士丁尼 | D.哈德良 |
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 | B.习惯法 |
| C.《民法大全》 | D.公民法 |
下列古代雅典的阶级或阶层中,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是( )
| A.广大妇女 | B.成年男性公民 |
| C.广大奴隶 | D.居留的外邦人 |
下列不属于伯利克里改革内容的是( )
| A.各等级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 |
| B.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规定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 |
| C.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
| D.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
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 A.都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 |
| B.都设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 |
| C.都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和十将军委员会 |
| D.都打击了氏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