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与日本”论坛在北京举行,讨论今后中日经济合作发展的前景。历史上中日两国很早就有密切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特产檀弓、果下马输入中国 |
B.汉武帝时朝鲜半岛国家通过日本“使译通于汉” |
C.东汉光武帝赐给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 |
D.两汉时期,日本“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汉相似 |
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 |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
C.组建工人政党 |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
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 | 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
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 | D.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 |
《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把握历史规律 | B.考证历史事实 |
C.描述历史现象 | D.分析历史原因 |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种失望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
A.浪漫主义文学 | B.现实主义文学 |
C.现代主义文学 | D.古典主义文学 |
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文革”的结束一去不复返。说明①“双百”方针遭受曲折②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 ③文学艺术不等同于政治问题④文学艺术出现了反社会主义倾向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