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阶层 |
1950年(%) |
1954年(%) |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 贫农 |
中农 |
85.5 |
45.2 |
92.1 |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
|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
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
|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
|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
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蒋匪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 |
| 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 |
| 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
| 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 |